地 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电 话:020-123456789
网址:csv-track.com
邮 箱:admin@aa.com
最近,村“村”的守住活动频频出圈。
一个一千多人的土味小山村,靠着自发组织的村“村BA”篮球赛,吸引两万多人现场观赛,守住全网播放量数十亿。土味一场场叫“村晚”却不是村“春晚”的民间演艺活动,唱响四季欢歌,守住从地方走向全国。土味“村”的村魅力,从何而来?
“村BA”“村晚”爆火,守住离不开一个“村”字。土味活动虽小、村但常做常新,守住主题简单、土味却浸润人心。“村”的活动,植根于乡村,发端于心间,有原始的文化展示、真挚的情感表露、深厚的文化传承。
质朴,带着泥土气。球员无大牌、场馆全露天、解说带乡音、奖品土特产、助威靠盆钵,虽然“村BA”风头直逼CBA,但“土味”无处不在,因为这就是一个村级比赛、一项当地人茶余饭后的休闲活动。但恰恰是这种平凡的生活、草根性的运动,唤起人们对乡土的牵挂和向往。费用自筹、村民自导、家家出力、人人主角,“村晚”以接地气的方式、鲜活生动的语言,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乡亲,潜移默化影响着村民的生活方式。
纯粹,远离功利化。农村变美了、村民变富了,但不知不觉中,人际关系淡漠了、互动交往少了,赌博等歪风邪气冒出来了,曾经倾村出动、搭台看戏的快乐不复存在了。相比职业联赛的商业化,“村BA”没有金钱利益的驱使,只有热爱运动的激情、心潮澎湃的共鸣。人气爆棚,无非热爱。在“村晚”舞台上,表演的是邻里乡亲,说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愁,舞的是乡情,凝聚的是人心。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田园的生机活力,也找回了久违的乡村野趣。
赓续,沉淀出“村味”。火爆出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贵州台盘村篮球运动基础深厚,“村BA”由“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发展而来,这是村级比赛打出“世界水平”的底气所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1981年全国第一台“村晚”在浙江丽水月山村上演,比央视春晚还早两年。从白发老人到垂髫幼童,一代又一代村民身体力行投入文体活动,继承着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简单的快乐。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热爱的种子发芽生长,活动氛围越来越浓,“村BA”爆火、“村晚”流行正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
火了之后怎么办?飞速发展的社会,诱惑和冲击层出不穷,守好这个“村”字不变质、不变味,并非易事。现实中,一些乡村活动红极一时,但在过度“植入”外来文化和商业元素后变得水土不服。一些体育赛事在利益裹挟下,出现暗箱操作、滋生腐败乱象。“村BA”流量这么大,以后会不会收门票?专业球员慕名而来,会不会挤压村民的上场机会?“村晚”四季都办,如何保持特色、办出新意?答案都在“村”中。因为见过最纯粹的民间活动,所以更要坚守初心,留住这份美好。不用“村BA”的招牌做生意、参赛球员必须是农村户口,台盘村始终如一的做法,昭示着全民参与、全民健身的初心不改。推动移风易俗、宣讲理论政策,“村晚”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其中,欢声笑语中蕴藏着文体运动出圈的“流量密码”。
“村”不是简单复制。“村BA”“村晚”打开一扇扇门,想跟风模仿、扎堆建设、抢抓风口的不在少数。可问题是,举办活动赛事不能自说自话,而要与当地群众同频共振。一个村子,没几个人会打篮球、扭秧歌,强行举办相关活动,自然难以落地生根。“村味儿”自然流淌,打动人们的,本质上还是人情味。与现实生活割裂的虚假图景,不可能点燃人们的激情。只有因地制宜、才能生生不息,只有自发生长、才能与本土深度联结。根据乡村实际,摸清村民喜好,保留最具有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让文体风气厚积薄发,热爱就会向着更远更广的地方传递。
“村”更不是拒绝变化。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不行,目光短浅、故步自封,更是自毁前途。“村BA”“村晚”不仅仅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更发展为乡村振兴的载体和路径。热度上来了,台盘村的村民也没闲着,给球场增加看台,周边配备停车场、美食街,村集体入股卖起特色文创产品。村民所做的一切没有离开“村”,正是在“村”的基础上,突出农民主体,探寻文化内生发展动力,促进产业升级,给“村BA”不断“上分”。“村晚”的流行,同样是与时俱进、文化“加戏”的结果。通过“村晚”舞台,更多人了解到乡村现状和问题,吸引硬件软件投入,提升配套设施服务,为乡村发展带来资源和机遇。
最近,围绕“村”的文体活动不断进入国家政策视野。《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推广‘村BA’篮球赛等赛事”。文化和旅游部定于2023年开展“四季村晚”活动。从自发举办到政策引导,文化体育的篝火正在常态化燃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每个地方都有本土“火种”,农民有着自己的文体爱好和需求,挖掘特色、找准路子、加强引导,就会涌现出更多闪亮的“村字头”招牌,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韩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