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电 话:020-123456789
网址:csv-track.com
邮 箱:admin@aa.com
“师姐好样的后浪!”北京时间8月6日晚,全红群跳全红婵在巴黎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的榜样奔涌决赛场上惊艳上演“水花消失术”,勇夺金牌。水少在万里之外,后浪她的全红群跳跳水启蒙母校——湛江市体育学校内,正在实时观看比赛直播的榜样奔涌师弟师妹们,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欢呼声。
全红婵是从湛江走出的第三位奥运冠军。在这片有着“中国跳水之乡”之称的土地上,世界冠军们的成就激励着每一位跳水少年勇往直前。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探访了湛江市体育学校,见证了一群跳水少年在榜样的力量之下,以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换来一套套行云流水的动作。他们起跳、腾空、翻转,不断跳出人生的新可能,渴望着成为下一个“明日之星”。
湛江市体育学校跳水训练场上,挂出奥运冠军全红婵的海报。
从奥运激情到学习动力
“我们是奔着这个学校的名气来的,希望孩子将来能跳出一片天地!”从去年8月开始,来自广西玉林的梁女士陪着女儿和儿子来到湛江接受跳水训练。而她口中的“学校”,正是湛江多位世界冠军跳水之路的起点——湛江市体育学校(下称“湛江体校”)。
湛江三面环海,漫长的海岸线为发展水上运动创造良好的先天条件。多年来,湛江跳水运动事业飞速发展,先后培养出劳丽诗、何冲、何超、全红婵等世界冠军。在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不断健全完善的体育场馆,是多年来形成的规范人才培养体系,也是因为有一群群渴望站上领奖台的“后浪”少年们。
“狠练”——一走进湛江体校,训练场墙面的字样即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此外,墙上还贴满着世界冠军们的夺冠喜讯、领奖瞬间以及历年的荣誉记录,为紧张的训练节奏增添了不少励志元素。
全红婵的弟弟全进鹏在训练间隙。
对于“后浪”少年们来说,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彭嘉嘉于2017年进校训练时,曾与全红婵度过将近一年的训练生活。谈起全红婵训练时“胆子大,敢于挑战10米跳台”,彭嘉嘉十分佩服。时间一晃,曾经的队友已经站在世界舞台上,接受鲜花与掌声,彭嘉嘉心里充满羡慕。“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这么高的舞台上,跳给更多人看!”聊着聊着,她站起身,铆足劲儿,向前空翻一周。
今年13岁的廖俊垣来自湛江廉江市长山镇,于2019年进入湛江体校训练,一年后就被选拔进广东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学校(以下称“省体校”),成为队里的新标杆。廖俊垣身材纤细、肩宽、手臂长,具备成为优秀跳水运动员的先天条件。从小就对跳水产生兴趣的他,凭着刻苦的努力,在全国大大小小的比赛里斩获了不少奖牌。当然,廖俊垣也有想打退堂鼓的时候,而一想起全红婵、陈艾森等冠军榜样,他的心中就燃起坚持下来的斗志。
廖俊垣(左一)跟队友叶自丰一起在气垫上进行跳台立定102C训练。
“我们会播放全红婵的比赛及采访视频给运动员收看,让他们在观摩学习跳水技巧的同时,养成一种淡定从容的好心态。”从跳水运动员转型成为助理教练的黄浩然,特别注重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跳水少年们的汗水与坚持
在成为“明日之星”之前,少年们要面对的,是漫漫的训练之路。
炎炎夏日,午后的训练馆里,老式风扇正“呼啦啦”转着。一群6岁至14岁不等的运动员们冒着酷暑,一遍遍地进行着腰腹力量训练、摆手模仿、弹网训练、陆上板训练……“腰背要平直,脚背要绷紧,摆手时指尖向下要摆过膝盖,指尖向上时要摆过头顶!”伴随着教练的口令要求,孩子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动作要领,咬牙坚持。
刚入队不久、五六岁左右的小运动员们进行摆手模仿训练。
“训练是很苦的。”由于长期的训练,廖俊垣的背部、膝盖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有些时候,夜里会隐隐作痛。”说话间,他不时地揉一揉膝盖。
回忆起往事,能成功克服对跳台高度的恐惧,他跟许多运动员一样,经历了心理上的突破。刚开始,他在教练的指导下,慢慢克服心理关,一步步完成1米、3米跳台的进阶训练。尽管如此,对从未接触过的5米、7米、10米跳台,他依然有一种未知的压力。转机出现在一次队友间的游戏,输的一方要尝试从10米跳台跳下去。他当时不凑巧输了游戏,只好硬着头皮,眼睛微微一闭,身板一跃,扎进水里。就是这么勇敢一试,为他以后10米跳台训练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探访当日,廖俊垣带着记者一级接一级地感受跳台高度。身着普通运动短裤站在跳台上,他双手条件反射般地做起了一系列跳水动作。站在10米跳台边缘,定晴俯瞰跳水池十几秒,一阵风吹过,他身体诚实地缩回一步,担心稍有不慎掉落下去,说道:“平日训练或比赛,只要穿上泳裤,我就不怕!”
“泳裤就是你的战袍,给你力量?”
“对!”他肯定地点点头,简短有力的声音回响在空中。
正值暑假,廖俊垣满载着在省体校的历练与成长,回到了湛江母校。在这里,他重新与昔日的小伙伴们一起,投入到训练之中。此外,他还主动承担起了作为师兄的责任与担当,以身作则,耐心细致地指导着更年幼的师弟师妹们进行各项动作练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榜样的力量”。“这孩子训练用功,孩子们都喜欢向他请教!”在一旁陪练的家长们对他如此评价。
廖俊垣在10米跳台上做起跳水准备动作。
跳水之路是一场爱的托举
在跳水这场漫长的旅程上,要坚持的不仅是孩子们。对于陪练的家长来说,这也是一种挑战。
“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期,要多一些陪伴与记录!”梁女士说道。在训练基地,孩子们每天的学习训练日常十分紧张,他们早上先修读文化课,下午再集中进行跳水训练,晚上往往还会加练半小时。寒暑假期间,文化课暂停后,他们的跳水训练时间相应延长。梁女士专门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陪练、陪读,今年一家子从杂物间搬进了两房一厅。梁女士精打细算地操持着生活,周末偶尔给孩子们加菜,补充营养。随着生活环境一步步得到改善,孩子们的训练越来越有起色,梁女士感到十分欣慰。
除了照顾衣食起居,陪练家长们还要时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两个孩子刚开始训练时不太适应。”训练的疲惫加上伤痛,孩子们难免会闹情绪掉眼泪。虽然心疼,但梁女士在他们面前仍要表现出坚强的一面。在全红婵夺得巴黎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金牌的第二天,她带着孩子前往全红婵的家乡迈合村参观打卡,近距离感受榜样的力量。“榜样就在眼前立,鼓舞人心永铭记。”她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
“虽然训练日子苦些,但相信他们以后会怀念这些奋斗时光的。”梁女士补充道。
小运动员们进行倒立训练。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杨智明
跟题编辑:林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