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电 话:020-123456789
网址:csv-track.com
邮 箱:admin@aa.com
与田野相依,乡风与青山相伴,东推匠心艺韵正为广袤南粤沃土注入新的村工成果活力。
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质量综述中转港和补给港——阳江,一群乡村“刷漆匠”通过手工技艺打磨、发展涂漆、极致匠心进乡匠高装饰,绘粤华广让一件件千磨万彩的乡风“阳江漆”,透光岁月的东推质感,讲述年轮的村工成果蹉跎。“从明朝传承阳江漆器髹饰技艺,质量综述是发展脱胎于乡土中的艺术,是极致匠心进乡匠高漠阳江畔的历史见证者。”阳江漆器髹饰技艺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傅以周说。
粤匠如神,变幻万千,包括傅以周在内的粤匠名师以极致匠心、匠艺、匠魂,传承南粤乡村民间技艺,用心用情诠释“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当前,广东全省共培育乡村工匠8.33万人次,为各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坚持农民唱主角,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化发展,是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较多的着墨处,也突出国家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视。5月8日-10日,广东乡村工匠名师展团亮相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来自石湾陶塑、大吴泥塑、嵌瓷、阳江风筝制作、漆器髹饰等领域的10名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百余件作品代表广东参加展示交流,展现南粤传统技艺之精髓,凸显广东乡村文化之繁荣。
广东工匠,正跨越乡村边界,让属于岭南儿女的共同记忆融入时间长河,延绵不息向前。
(从左至右)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刘庆峰(玉石雕刻)、黄瑞林(嵌瓷)、曾云平(石雕石刻)、霍然均(石湾陶塑)、吴闻鑫(大吴泥塑)、许少雄(嵌瓷)、陈德丰(木雕创作)、张群英(竹艺编织)
南粤匠心
以极致精神让大地流彩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在汕头市小公园的许少雄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随处可见精美的嵌瓷作品。
作为大寮嵌瓷第四代传人,许少雄一直为潮汕嵌瓷技艺鼓与呼。多年来,他凭借其精湛技艺远赴国外参加相关展览、评比和工艺活动,将嵌瓷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传播出去。“以前,大寮嵌瓷主要用于祠堂宫庙,现在逐步往艺术品摆设延伸,产品更为精细,商业价值也有所提高。”许少雄说。
泱泱岭南地,处处皆匠心。匠心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情怀,一种源自内心的执着,一种恒久不变的坚守。当下,“匠心精神”在广东大地各处涌现,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这些秉持匠心的南粤技艺人,于国,是重器,于人,为楷模。
在佛山,与佛山功夫齐名的石湾陶塑技艺是当地“一宝”。这项“凝固”的技艺,饱含佛山乡村百姓对艺术追求,对乡土情怀的表达。
石湾陶塑。作者:霍然均。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霍然均在继承石湾陶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尝试新题材和新形式,以石湾陶强大的包容性和可塑性,跨界融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元素。在这种跨界转换中,一件件融合传统陶艺技艺与现代创作思维的陶瓷公仔,成为了更多人认识佛山乡村文化的窗口,也让更多创意汇聚于此,为佛山陶瓷艺术赋予新的生命力。
近年来,广东持续建立完善乡村工匠培育工作机制。通过挖掘、培育、传承和壮大一批乡村工匠,激发了广大乡村手工业者和传统艺人的创作活力,让传统技艺人以极致坚守与创新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让乡村焕新,让大地流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基础、最核心的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作为一个大的门类,包罗万象,这就包括了根植于乡村社会的乡村文化产业、服务于乡村社会的新兴文化产业。”中山大学非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宋俊华说。
广东展馆。
錾刻匠品
展现南粤乡村振兴之美
瓷片变“活鱼”、帆船能上天……在广东展团,“岭南宝藏”吸引着众多国内同行的关注,感受南粤乡村工匠独特的魅力。
据了解,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中,广东10位乡村工匠名师纷纷登台亮相,以其匠心独运的作品,展现南粤乡村振兴之美。
在乡村工匠名师作品展演区,来自云浮的泗纶蒸笼以淡淡的竹香吸引全国各地参展者的关注。从选竹、破竹、削片、烘片、晾晒、定型、打磨……到最后的编制、成品,云浮泗纶蒸笼选料严格,工序复杂,传统手工艺守住了其宝贵的品质。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泗纶竹蒸笼。”这是罗定市泗纶蒸笼编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张群英最常说的一句话。
云浮罗定泗纶蒸笼得到参会嘉宾的关注。
近些年,云浮泗纶镇以“互联网+”的新型销售模式大大拓宽了海内外市场,竹蒸笼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85%以上。“此前有德国客商不明白为什么用我们的蒸笼蒸出来的糕点那么香,怀疑我们加了香精。他们的质检人员通过检测罗竹后发现香气来自竹子天然的味道,在那之后德国采购商就成了我们长期客户。”张群英介绍道。
如今,泗纶镇从事蒸笼加工的人员达1.2万人,年产蒸笼约8500万只,年产值超3亿元,每个农户编制竹蒸笼年收入约4万元。蒸笼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80%和85%,已成为富民兴村、振兴乡村的重要产业,让“织蒸笼,唔忧穷”这句俗语不仅仅是玩笑话。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介绍,广东省此次参加展示交流的作品分为雕刻、泥塑、嵌瓷、漆器、编织5个类别,由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10名乡村工匠创作,包括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遗产品大吴泥塑、潮州嵌瓷、石湾陶瓷、阳江风筝、云浮石雕等工艺制品。
传承匠魂
激荡乡土文化“源头活水”
乡土文化的“源头活水”,是更迭不断的人才队伍。
在阳江,阳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广东省风筝协会副秘书长梁治昂在阳江市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风筝选修课,一年来教授近600名学生制作风筝;在揭阳,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陈德丰自1992年成立美术作坊以来,承接完成了20多宗较具规模的木艺工程项目,培养出学徒30多位;在云浮,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石雕专委会副主任、广东省民协副主席曾云平带领云浮石艺赴国内外参展参评,举办研修交流、学习培训,培育了大批能工巧匠,多名学徒先后获得全国石雕大工匠,省、市五一劳动奖章。
广东工匠名师,躬身为传统技艺培育后继者,为南粤乡村文化振兴持续“造血”。
近年来,广东多措并举,为乡村工匠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乡村工匠”专业人才的职称评价工作,包含了民间美术、烹饪、传统工艺、民间建筑、生产应用、民间音乐、民间杂技、经营管理、家政、乡村戏剧10个类别,共评出各类乡村工匠10610人,其中正高级175人,副高级690人,中级及以下级别9745人。2023年全省新增取得农业经理人、农业技术员、农产品食品检验员、互联网营销师等乡村工匠相关职业(工种)技能等级证书4.86万人次。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广东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统筹指导下,各类乡村工匠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各地推进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人才“密钥”启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在肇庆市,肇庆工艺美术协会与广东工匠学院每年联合举办工匠人才高级研修班,提升工艺美术工匠人才的技能和理论水平;在茂名市,2023年开展16个班次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累计培训学员1139人次,培训合格的乡村建筑工匠将颁发乡村建筑工匠培训合格证书并纳入统管理;在韶关市,组建生产应用、经营管理、家政、烹饪、乡村戏剧五个中级评委会,超500人获得乡村工匠职称。
以工匠精神润泽田野,以极致艺术点亮乡村,广东正以乡村工匠队伍为抓手,通过展览与活动、教育与推广、设计与改造等多种方式,为乡村的文化振兴、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希望在未来,广东乡村工匠人才队伍能够带动更多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文化支撑。”广东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振兴 韩安东 陈地杰
【摄影】吴秒衡
【来源】南方农村报